•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main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 Skip to footer
location icon香港中環雪厰街二號聖佐治大廈五樓503室phone-icon +852 2868 0696 linkedintwitterfacebook
OLN IP Services
close-btn
OLN IP Services
Get bespoke and commercially-driven advice to y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arn More
OLN IP Services
OLN Online
close-btn
OLN Online
Powered by Oldham, Li & Nie, the law firm of choice for Hong Kong’s vibrant startup and SME community, OLN Online is a forward-looking and seamless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legal services – a true disruptor.
Learn More
OLN IP Services
  • 繁
    • ENG
    • 简
    • FR
    • 日本語
Oldham, Li & Nie
OLN IP Services
close-btn
OLN IP Services
Get bespoke and commercially-driven advice to y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arn More
OLN IP Services
OLN Online
close-btn
OLN Online
Powered by Oldham, Li & Nie, the law firm of choice for Hong Kong’s vibrant startup and SME community, OLN Online is a forward-looking and seamless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legal services – a true disruptor.
Learn More
OLN IP Services
  • 關於
        • 獎項與排名
        • 企業社會責任
  • 專業服務
        • 加拿大公證服務
        • 中國事務
        • 香港僱傭法和商業移民法律服務
        • 破產法
        • 爭議解決
        • 投資基金
        • 公證服務
        • 長者法律服務
        • 家事法
        • 保險
        • 私人客戶 – 遺產規劃和遺囑認證
        • 商業詐騙和資產追踪
        • 人身傷害法
        • 稅務諮詢部
        • 中國委托公証服務
        • 知識產權法
        • 金融服務監管部
        • 日本事務
        • 公司和商業法
        • 新創公司
        • 法國事務
        • 合規、調查和執法
        • 加拿大公證服務
        • 中國事務
        • 家事法
        • 知識產權法
        • 香港僱傭法和商業移民法律服務
        • 保險
        • 金融服務監管部
        • 破產法
        • 私人客戶 – 遺產規劃和遺囑認證
        • 爭議解決
        • 人身傷害法
        • 日本事務
        • 投資基金
        • 稅務諮詢部
        • 商業詐騙和資產追踪
        • 公證服務
        • 法國事務
        • 公司和商業法
        • 新創公司
        • 長者法律服務
        • 中國委托公証服務
        • 合規、調查和執法
  • 律師團隊
  • 最新消息
  • 辦事處

Suite 503, St. George's Building,
2 Ice House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Tel. +852 2868 0696 | Send Email
linkedin twitter facebook
OLN Blue

OLN

  • Block Content Examples
  • Client Information & Registration
  • Contact Us
  • Cookie Policy (EU)
  • Globalaw
  • OLN Podcasts
  • Privacy Policy
  • Review
  • Test Blog
  • 加入我們
  • 專業服務
  • 律師團隊
  • 我們的歷史
    • 獎項與排名
    • 高李嚴律師行的企業社會責任
  • 所獲獎項
  • 標準服務條款
  • 聯繫我們
  • 評價
  • 評語
  • 辦事處
  • 關於我們
  • 高李嚴律師行
  • 高李嚴律師行和社區
  • 關於
        • 獎項與排名
        • 企業社會責任
  • 專業服務
        • 加拿大公證服務
        • 中國事務
        • 香港僱傭法和商業移民法律服務
        • 破產法
        • 爭議解決
        • 投資基金
        • 公證服務
        • 長者法律服務
        • 家事法
        • 保險
        • 私人客戶 – 遺產規劃和遺囑認證
        • 商業詐騙和資產追踪
        • 人身傷害法
        • 稅務諮詢部
        • 中國委托公証服務
        • 知識產權法
        • 金融服務監管部
        • 日本事務
        • 公司和商業法
        • 新創公司
        • 法國事務
        • 合規、調查和執法
        • 加拿大公證服務
        • 中國事務
        • 家事法
        • 知識產權法
        • 香港僱傭法和商業移民法律服務
        • 保險
        • 金融服務監管部
        • 破產法
        • 私人客戶 – 遺產規劃和遺囑認證
        • 爭議解決
        • 人身傷害法
        • 日本事務
        • 投資基金
        • 稅務諮詢部
        • 商業詐騙和資產追踪
        • 公證服務
        • 法國事務
        • 公司和商業法
        • 新創公司
        • 長者法律服務
        • 中國委托公証服務
        • 合規、調查和執法
  • 律師團隊
  • 最新消息
  • 辦事處
Hong Kong automatic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transfer pricing issues

您為全球的稅務改革作好準備嗎?

Test Blog

您為全球的稅務改革作好準備嗎?

May 6, 2021 by OLN Marketing

~討論跨國公司應如何應對經合組織就自動信息交換及轉讓定價問題的新措施~

AEOI和CRS –對逃稅的收緊控制措施

隨着世界全球化,跨境經濟活動近幾十年來已成常態。從前,跨國公司(MNC)會採取較進取的稅務策略,將其公司利潤大部分藏於避稅天堂內。由於這些避稅天堂過往很少與外國稅務機關分享資料,因此世界各國的稅務部門往往難以搜集納稅人的離岸資產和交易資料及在其國家管轄範圍內針對有關納稅人進行稅收評估。為堵塞這些漏洞,經合組織開始率領國際實施自動信息交換(Automatic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EOI))和採用通用報告標準(Common Reporting System (CRS))。

為確保參與國能在信息分享交換上互惠互利,參與國的金融機構必須定期向當地稅務機關提供財務信息,然後將其轉交至海外稅務機關,以換取其他參與國司法管轄區所提供的相關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6月,已有100多個司法管轄區同意實施AEOI。

政策對我有什麼影響?

假設您是國家A的稅務居民,並且在國家B擁有離岸資產或收入。如果兩個國家都承諾遵守AEOI,國家B將有義務向國家A的稅務部門自動分享您的財務信息,以便該稅務部門追縱您的跨國境外投資,並進行避稅調查和執行違規行為。在新的披露制度下,涵蓋的信息包括稅務申報和財務報表、公司董事/股東、公司註冊、權益、股息、賬戶餘額、金融資產的銷售收益等,令透過非披露(non-disclosure)作避稅的方法極為困難,而納稅人居住地亦會針對其離岸而未申報的金融資產作出調查。

香港於2016年已就《稅務條例》進行修訂,以提高稅收透明度和打擊跨境逃稅。香港政府與合作管轄區夥伴之間訂立了雙邊協議後,雙方便可進行有關信息交換。直至2020年初,香港須報告的管轄區已增加到126個,法律亦要求香港的金融機構收集個人/公司賬戶持有人的信息及其金融賬戶信息,以便與其他管轄區進行信息交換。此外,香港的金融機構必須要求帳戶持有人填寫自我證明表格(self-certification form)以宣告其稅務居民身份,任何蓄意就居民身份作出虛假陳述的人士都有可能須負上刑事責任。

由於AEOI制度相對較新, 有關CRS制度下的潛在缺陷的新聞時有報導。例如,許多離岸司法管轄區仍未有公眾公司查冊制度,而最終受益人身份亦可能無法確定。但是,隨著CRS制度日益完善,過去透過離岸公司用作保密的做法將被逐步淘汰。

重點

隨着全球稅務透明度提高,公司內部的法律專業人士應在實施任何跨境交易(尤其當某些離岸金融信息可能會被披露並向其本國機關報告)前,向他們的稅務顧問徵詢意見。值得留意的是,它們可能不再基於保密或客戶機密的原因而受到保護。此外,由於AEOI制度可能會在某些司法管轄區起追溯作用,因此,有外國業務的公司也應審查過往的交易,並確保已經充分披露有關稅務資料,以避免因為將來面對調查而受罰。
 
轉讓定價是如何運作?

如上所述,稅務機關會經常密切注視跨國公司,確保其運作不會將其利潤轉移到海外公司。“轉讓定價”是一種經常會受到挑戰和審查的稅務策略。跨國公司可透過“轉讓定價”人為地確定關聯公司之間的定價,以降低整個集團的稅務負擔。當一間公司位於高稅率管轄區而另一家關聯海外公司處於低稅率管轄區時,轉讓定價是一種常見的安排。試想像,當公司A是一間中國半導體製造商,而公司B是一家在香港成立促進全球銷售的貿易公司,集團便有機會通過壓低公司A的產品價格來操縱關聯公司間的定價,令集團的製造利潤的一部分在出售予第三方最終客戶前從中國轉移到香港,並享受香港更優惠的稅率。以下圖表解釋這種情況。

世界各地的稅務機關已積極採取措施透過反避稅立法防止人為價格操縱以打擊其徵稅收入。雖然各個司法管轄區的立法細節或有所不同,其共同目標均是以公平交易(arm’s length)為原則,要求定價按非關聯方間進行的交易釐訂。我們以下將簡介香港有關轉讓定價的法律和實務的最新情況。

香港的轉讓定價(TP)

在2018年的立法修訂前,《稅務條例》第20條(現已廢除)是一條過往長期被用作處理轉讓定價問題的法律。根據該條文,如果一個非香港居民與一個與它有密切聯繫的居民展開業務,而這些業務的安排導致該香港居民沒有產生香港利潤或低於一般交易的利潤,該非香港居民的業務將會因被視為在香港展開業務而被香港當局徵稅。現時,香港的轉讓定價問題主要按第50AAF條連同其他反避稅條款來處理。如果兩個關聯方之間的交易(i)有異於兩個獨立個體之間的交易和(ii)賦予潛在的香港稅收利益,該條文則授權香港稅務局按公平交易原則對收入或支出進行轉讓定價的調整。這原則與經合組織的《2017 OECD移轉訂價報告指導原則》(2017年7月發布)對應,並從2018年4月1日(即2018/19稅務年度)起開始生效。值得注意的是,納稅人有責任證明交易是否以公平交易進行,如果他們不能滿足香港稅務局的要求,稅務局可能會做出相應的轉讓定價調整。

三層架構的轉讓定價文件 

總體檔案和分部檔案

縱使新法律已經出台,我們了解到香港的一些企業並未得悉他們可能須符合三層架構的轉讓定價文件要求。事實上,自2018年4月起,香港稅務局會要求任何從事關聯交易的香港實體準備一個總體檔案(Master File)和一個分部檔案(Local File)。它們必須在提交報稅表時披露他們是否需要準備任何轉讓定價相關的文件。然而,如果某實體在一個指定的會計期間至少符合以下兩個豁免標準,則可獲豁免擬備有關文件。

•    跨國公司集團的總收入不超過4億美元。
•    資產總價值不超過3億美元;和/或
•    平均僱員人數不超過100人。

此外,如果相關的關聯交易不超過以下金額,香港公司就不需要準備分部檔案。

•    物業轉讓(無論是動產還是不動產,但不包括金融資產和無形資產) – 2.2億港元。
•    金融資產的交易 – 1.1億港元。
•    無形資產的轉讓 – 1.1億港元;以及
•    其他交易 – 4400萬港元。

香港稅務局已經發表了《釋義及執行指引》第58號,訂下了總體檔案和分部檔案的詳細內容。例如,總體檔案必須包含公司集團的概況(包括全球業務的運營和轉讓定價政策),以便香港稅務局評估任何重大的貿易風險。至於分部檔案方面,公司必須記錄企業在每個司法管轄區內的詳細交易的轉讓定價信息,包括交易細節、涉及金額和與這些交易有關的轉讓定價可比性分析。

國別報告

若然跨國公司集團在上一個會計期間的綜合集團收入至少為68億港元,而該集團在兩個或更多司法管轄區擁有組成實體或業務,那麼該集團亦必須提交一份國別報告。該報告應包括全球收入分配、已繳稅款以及跨國企業集團經營的稅收管轄區之間的經濟活動位置的某些指標。

轉讓定價可比性分析

該原則規定了五種轉讓定價方法,以便進行可比性研究時確定關聯交易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則。確定合適的轉讓定價分析方法是一項非常技術性的工作,此分析已超出了本文的範圍。然而,律師需要注意,稅務顧問通常會根據納稅人所從事的行業或商業活動利用外部數據庫進行財務數據的搜尋,並確立與同一國家內關聯交易可相比較的數據,如沒有相關數據的話,則會使用亞洲或世界其他地區類似市場以作比較。在許多情況下,四分位數範圍等統計學概念會被用作確定關聯交易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則。

懲罰

考慮到轉讓定價的不精確性,香港稅務局已將懲罰上限訂低於其他違反稅例的水平,對不遵守該規則的處罰限於少繳稅款的100%(而不是3倍)。如果納稅人已作出合理的努力來確定公平交易的金額,則不會被徵收額外的稅款。香港稅務局亦認為,準備一份帶有可比性分析的分部檔案將被視為這方面的合理努力,而漏報或少報收入的處罰則較為嚴厲。

重點

對香港稅務局而言,確定哪些公司有義務提交轉讓定價文件並不困難。 很多時候,由於香港稅務局並未向納稅人提出要求,企業並沒有意識到新法規對他們的直接影響。 因此,除非法定豁免範圍適用,跨國公司可能會因不遵守有關規定而誤墮法網。 因此,我們建議他們在進行有關關聯交易前儘早作出準備。鑑於上述涉及技術性問題,公司應徵詢會計和法律專家的意見以減低轉讓定價潛在的風險。

Filed Under: 稅務諮詢部

We Need to Talk About Your Website Terms of Use

May 5, 2021 by OLN Marketing

We know that you’re busy developing your MVP and growing your business but we need to talk about your website and specifically, your Terms of Use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erms & Conditions or Terms of Service and abbreviated as “ToU” or “ToUs”).

We need to talk about them because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operating a website with inadequate ToUs (or none at all) are huge. By “huge”, I mean that they could result in lawsuits or reputational loss that could bankrupt your business.

So, let’s briefly examine those risks and how to manage them. We can start by looking at the typical dangers of using your website as an extension of and/or marketing portal for your business.

What Could Possibly Go Wrong?

Firstly, in Hong Kong, websites are not legally required to have any ToUs unless they are used for collecting or using data that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 users, in which case they are required to at least contain a suitable privacy policy that satisfies our privacy laws. Failure to comply will result in heavy fines. Furthermore, if the website is intended to be used by users in other countries, it may also need to comply with privacy laws there.

Even if your website isn’t legally required to have a privacy policy, ToUs are still worth having, to avoid or minimise the impact of things that can go wrong. Businesses use various kinds of contracts to deal with third parties for the same reason.

Here are just a few examples of the kind of things that can go wrong with various kinds of websites: 

  • Digital bulletin board-type businesses normally sell advertising space, allowing users to post content on the website, usually in exchange for payment. Without appropriate protections in their ToUs, such businesses will be liable for whatever content is posted even if that content is illicit. They may also become the target of complaints and lawsuits if service interruptions prevent the bulletin board from operating after advertisers have paid to advertise. 
  • A digital payment operator like AsiaPay or Ezypay will usually have full e-commerce capabilities, allowing users to access a source of funds and arrange delivery to a designated recipient. Most will request and store only the minimum information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transaction but nevertheless that information is potentially at risk of being used for improper/illegal purposes. A rival business owner might launch a DDOS attack to disable the website or a hacker could deface the website to diminish goodwill or make a political statement. 
  • Although school websites typically store a lot of information (i.e.: about the school, its academic programs, and its faculty, etc.), they seldom feature any e-commerce capabilities. Their intended use is primarily for users to access and take note of information but again, that information may be stolen or illegally altered without being detected. 
  • A bank’s website might conceivably feature all of the above operational features as well as provide connections to third party websites offering various non-bank services or goods. Criminals often use bank websites to gain access to customer records for the purpose of later committing fraud. 

Also keep in mind that any services available on your websites might be interrupted either due to failure of a designated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ICP) or a server or other hosting medium. Alternatively, the software responsible for conducting business on your website could malfunction, resulting in transactions that are not recorded, products not being delivered, and refunds not processed. 

Without suitable exclusions of liability set out in ToUs, the worst possible outcome won’t just be loss of confidence in your brand; your business could be sued and held liable for any losses that customers suffer due to interruptions or failures. 

However, an appropriate set of ToUs can avoid or limit the impact of all of the above risks.

How ToUs Can Protect Your Business

The primary role that ToUs play is to regulate how the website can be used and by whom. They function like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a conventional written contract because they are regarded as legally enforceable contracts that you stipulate.

All websites engaged in e-commerce should contain suitable terms of sale (i.e.: addressing pricing, refunds, shipping policies, risk of loss, etc.). They should also include limited representations and warranties tailored to the business, so that potential liabilities for certain foreseeable events such as interruption/suspension of service, late delivery and/or loss of data, will be excluded. 

Websites that are merely used to project an online presence for the business (but not involved with selling goods or services) still need ToUs but the scope of protections will usually be more limited because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operating such websites are more limited.

In other words, ToUs are essentially risk management tools: by ensuring that all necessary protections are spelt out in the ToUs, you will set clear expectations for users and hopefully avoid most disputes. And, for any disputes which you cannot unavoid, the scope of liability will be reduced because users will be legally bound by your ToUs. 

Final Comments

Online businesses need to comply with all relevant laws as well as exercise appropriate oversight over the use of their websites to ensure that the business is fully protected and not prone to embarrassing lapses that might reduce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m. 

We know that you’re busy and you might not have budgeted for any legal expenses but now that we have highlighted some of the legal risks involved with operating your website, would it be prudent to take your website ‘live’ without a properly curated set of ToUs? Would you risk waiting to install a sprinkler system in your business until after it has been destroyed by fire?

In addition to helping to limit your legal risks, a set of properly drafted ToUs can also serve as an effective “blueprint” for your business, outlining the appropriate procedures that users need to follow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ir purchase or other desired functions. It tells users that you are complying with the law and best practices. 

If your website currently doesn’t have proper ToUs or if your business has scal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ToUs were first prepared, now would be a good time to have them reviewed by a lawyer.  

We have helped develop ToUs for clients in nearly every conceivable sector and won’t over-complicate the process. We can also give you sensible advice about whether or not to incorporate a privacy policy and/or a cookies policy.

May 2021

Filed Under: 公司和商業法

Green OLN團隊接受了Adventure Clean Up挑戰

April 28, 2021 by OLN Marketing

2021年4月24日星期六,OLN的律師接受了“海岸清潔歷險大挑戰”,並在星期六清理了香港美麗的小徑和海岸線,一共收集了十大袋垃圾!

Green OLN團隊負責人李汝浚律師(Ivan Lee)表示:“Green OLN團隊是由10名熱情奔放的律師組成的團隊,他們決心在體能和精神上挑戰自己,為香港美麗的小徑和海岸線創造更好,更清潔的環境。我們不只會浪費紙張!”⁠⁠

正如主辦單位Adventure Clean Up解釋,“香港島坐擁80公里左右的海岸線,但其中大部分皆是懸崖峭壁。儘管政府和社區團體恆常組織海岸清潔行動,讓相對容易抵達的海灘得以維持乾淨的環境, 普羅大眾卻難以深入其他偏僻的海岸區進行護理,結果讓這些地帶成為了垃圾收集場所。’Adventure Clean Up的任務是提高公眾對環境廢物、海岸污染的認知,推廣改善未來由個人做起的意識。並做到:

•    充滿吸引力、樂趣和冒險
•    動員香港一眾戶外運動愛好者
•    藉著實際行動和體驗, 為參加者、社區、觀眾帶來可持續的改變。

Adventure Clean Up的宗旨與OLN的文化和“實踐解決方案,準時,無藉口!”的承諾完美契合。我們熱愛行動和戶外活動,並在珍藏香港鬱鬱蔥蔥的綠色山脈中的遠足徑和海灘。

OLN非常感謝Adventure Clean Up這次有意義的機會,並向Green OLN團隊表示祝賀!

2021年4月

Filed Under: 最新消息

聯乘或是越界?

April 26, 2021 by OLN Marketing

作者: 蔡柏堅

聯乘是一個特別的香港地道語,用來描述由兩個知名品牌共同設計、製造和銷售的”合作”商品,這些商品只在特定季節推出,並以限量生產,使得此類商品在市場上極為罕有、具標誌性和搶手,例如Supreme x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Monogram Box Logo) 经典花纹圖案的连帽衫(發發奇(Farfetch) 市值為港幣83,758元),或 Gucci x The North Face印花夾克( Stock X市值為港幣47,900元)。 這些品牌的支持者非常願意花費在這些限量版商品,並視作為收藏品,甚至為藝術作品收藏。

談到藝術品,藝術家的作品大多是從由零開始的原創設計,而一些藝術家則善於運用某些知名品牌具標誌性的產品來加以創作成為自己的作品(例如愛馬仕·凱利(Hermes Kelly)或柏金(Birkin)包或一雙普通的匡威(Converse)運動鞋),以藝術化的方式將此類商品的整體外觀改頭換面。在大多數情況下,品牌擁有人不會干預或反對, 反之此創作被視為向該品牌的地位和聲譽作出肯定。在美國,按照法律依據,藝術家可在藝術作品中注入他自己想表達的意念並從自己創作得益。品牌擁有人通常會接受這類創作物品是普遍全球藝術文化出現的氣象。如果藝術家越界並將有爭議性的想法注入到重新製作的產品中,會發生什麼的事情?

在2021年4月上旬,耐克(Nike)在美國向MSCHF Product Studio Inc.(以下簡稱“ MSCHF”)提出訴訟,原因是該公司推出了一款與饒舌歌手Lil Nas X合作設計的特別版Nike Air Max 97黑色運動鞋, 限量發售666對,售價為1,018美元,僅在一個小時內就被搶購一空。但耐克並不高興,因為這雙鞋以“撒旦主題”為概念,運動鞋的底層注入了紅色墨水和一滴人血(據稱這是來自6人設計師團隊之其中1位成員)。這些運動鞋雖然加入原創概念,但未經耐克授權或認可。在互聯網領域,有人呼籲抵制耐克,因涉及推崇撒旦主義!人們已經看到耐克迅速做出反應,通過基於商標淡化的理由提出法庭訴訟並尋求禁制令,損害賠償以及貨品的銷毀。該案亦在很短的時間內庭外和解,然後才出現在法官面前。 MSCHF必須自願回收Satan鞋子,並要回購MSCHF在2019年發布總共24雙注入一滴從約旦河提取聖水的Nike Air Max 97白色的耶穌(Jesus) 運動鞋。

向所有受人尊敬的藝術家和設計師:我們很喜歡您們的創作及概念,但是當您們運用其他品牌的商品創作作品時,請不要越過界線!

2021年4月

Filed Under: 知識產權法

經地下錢莊到香港的資金會否被凍結及被裁定為屬於他人?

April 22, 2021 by OLN Marketing

2021年6月16日

在2020年之前,透過地下錢莊系統轉移資金到香港並沒有受到 「質疑」。雖然涉及此類轉帳的合約在中國法律下是非法的,但因香港法律沒有管制地下錢莊,用這方法轉移資金到香港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尤其是如果交易沒有涉及欺詐行為。

然而這一切都因香港高等法院近來的三個裁決而有所改變。沒有參與欺詐或地下錢莊及沒有懷疑款項來自這些途徑的收款者是相當被動的。在現今香港法律下,這些人能否以「付出價值及沒有被知悉的真誠購買人」(“bona fide purchaser for value without notice”) 作為抗辯理由?答案是,未有定論。

2017年10月12日之前的法律

直至2017年,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在BR CAT International Co Ltd v Hong Kong Pro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ing Co Ltd(民事訴訟案件2014年第1023號,2017年9月22日)一案中認定,只要收款人對欺詐行為或地下錢莊的使用沒有實際或法律構定的知悉(actual or constructive notice),來自欺詐行為的款項並隨後通過地下錢莊轉移到香港銀行戶口的資金是屬於收款人,並沒有被凍結的問題。

此案的案情與大多數牽涉地下錢莊的案件相似:

• 一名外籍原告人(沙地阿拉伯公司)被一名網上騙徒遊說,轉賬了美金140萬到幾個在香港的銀行帳戶(第一層收款者)。
• 其中一個第一層收款者隨後將該款項的一部分,即美金32萬3千,再轉移到第8被告在香港的銀行帳戶。
• 同時,第7被告需要將其位於深圳的銀行帳戶中的人民幣兌換成美金再轉到香港,於是便尋求第8被告的幫助。第8被告提議第7被告將該筆人民幣轉到第8被告在深圳和福建的帳戶。
• 實際上,第8被告在中國收取了人民幣,但沒有兌換或轉移人民幣到香港,而是把來自原告人的美金轉到第7被告在香港的帳戶。

在裁定第7被告有權保留來自罪行所得的被兌換的資金時,法官指出儘管使用地下錢莊在內地是非法的,但這項交易在香港不是非法,除非收款者擁有法律構定或實際的知悉。所以第7被告可以保留款項。

新的法律取態

案例1 – 高等法院在DBS Bank (Hong Kong) Limited v Tian Wen Quan(民事訴訟案件2016年第3228號,2017年10月12日)一案中首次沒有跟隨BR CAT International法官的判案理由。在該案中,法官需決定應否解除凍結令/禁制令。訴訟因由是被告人獲得併收到款項 (monies had and received)。法官解除了禁制令,因為他裁定在未真正審判之前,原告人的理據驟眼不充分。雖然如此,法官在判決中順帶一提,如果交易是為了避開內地的外匯管制,那麼用作抗辯的理由,「付出價值及沒有被知悉的真誠購買人」不能成立。

案例2 – 在Grupo Arbulu S.L. v City Apex Holdings Ltd [2018] HKCFI 1351(2018年6月15日)一案中,訟訴因由是明知收取款項 (knowing receipt)。高等法院原訟法庭裁定,由於地下錢莊交易在內地法律下屬違法行為,因此「付出價值及沒有被知悉的真誠購買人」這個抗辯理由不能成立。法庭考慮到的一個關鍵事實是被告有積極參與地下錢莊,即被告親自委託一間內地貨幣兌換代理商把位於香港戶口並得自詐騙行為的的款項兌換成人民幣,再將人民幣轉到一間飛機租賃公司的內地的帳戶以支付租金。

案例3 – 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在DBS Bank (Hong Kong) Limited v Pan Jing [2020] 4 HKC 395 (2020年1月24日)中作出更進一步的裁決。他明確指出香港法院不會執行違反內地外匯管制的貨幣兌換合約,而且如果某財產在內地法律下被視為非法交易,被告就不能被視為付出了任何代價。

如果被告只是一個被動的收款人,結果會是怎樣?被動接受資金者的定位

上述案例衍生了一個問題:假設資金是透過違反內地法律的地下錢莊收到的,如果收款人只是扮演了一個被動的角色,亦沒有證據顯示他知道或者根據可疑的情況應該要知道資金的來源,那麼他是否可以用「付出價值及沒有被知悉的真誠購買人」作為抗辯理由?

高等法院在 Lesnina H. D.O.O. v Wave Shipping et al (民事訴訟案件2020年第154號) 一案中正是面臨這個問題。案情如下: 原告人受騙將歐元1,879,726從它的克羅地亞銀行帳戶轉到第1被告在香港的帳戶。第一被告再將歐元1,875,461.68兌換成美金2,077,399.16,並將其中的美金32萬轉到第8被告在香港的帳戶。差不多同時間,第8被告的帳戶收到了一筆大約金額,是一間公司向第8被告購買保健產品的付款(第三方公司)。簡單來說,第8被告正當經營業務,對詐騙案一無所知,亦與騙徒或第1被告毫無關係。而且,第三方公司付的錢很明顯不是來自原告人。第8被告的其中一個理據是,對詐騙案的知悉必須在收到款項時評估,而不是在事後再評估。我們仍等待法院的判決。

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地下錢莊似乎成為了商業生活中的一個事實。如果你是詐騙案或地下錢莊的受害者,或希望避免在正常的業務過程中被剝奪應得的資金,歡迎隨時聯絡我所的訴訟部門合夥人趙君宜律師。

趙君宜律師(香港律師,加拿大大律師)
+852 2186 1885
訴訟部門合夥人
高李嚴律師行

Filed Under: 爭議解決

遲來的正義並非正義

April 21, 2021 by OLN Marketing

此文章發表于2021年4月給《香港律師》的信: http://www.hk-lawyer.org/tc/content/遲來的正義並非正義

《金融時報》最近一篇標題為《Companies consider writing Hong Kong out of legal contracts》的文章表示,跨國公司擔心北京對香港法治的影響日益擴大,正考慮是否將香港從法律合約中排除。國際媒體這類評論正在加劇外界對香港法律制度的負面看法。

就此,我認為香港法律界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團結起來,集中精力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那就是我們破碎的法院系統。

我們的法院就像一輛漂亮但古老的勞斯萊斯,車頭的「女飛人」是法治。不幸地,這輛車的座椅光禿禿,油漆已褪色,引擎需要更換,更加缺乏電子設備。

當前的狀況與我們優秀的法官無關。司法機構表現卓越,獲香港法律執業者全力支持。法院系統的問題是運作散發著責任下放的心態,抗拒所有數碼化的事物,抱歎慢板的態度,效率之低在現代企業環境下顯得可笑 — 在文件上加蓋印章要等三個小時,在今時今日實在可悲。此外,支援人員和法官不足,而且對如何協助香港公眾的關注也很有限。

我們法律執業者明白,對客戶說他們的案子很有勝算,但可能要18個月後才聆訊,是件多尷尬的事。OLN最近對全球69個司法管轄區進行的調查顯示,香港不僅在最昂貴的法院程序方面位列前五名,在輪候聆訊時間方面也屬於首20%。我們既昂貴又緩慢。

此外,香港法律界都知道,我們的法院缺乏應對新冠疫情的能力,尤其是與新加坡和其他司法管轄區相比,而這些地方均想從《金融時報》對香港的負面看法方面得益。

然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案件積壓歸咎於新冠疫情或司法機構的科技恐懼症。這些運作問題源於更加根深蒂固的困境。事實上,正是因為我們集體接受這個過時而失調的系統,它才得以繼續存在。我們必須積極參與改變它,不能一直容忍。作為執業者,我們都取笑狄更斯筆下Jarndyce and Jarndyce的故事,但是在香港,那種日子仍然存在。

香港法律界生活在競爭日益激烈和全球化的21世紀,而不是狄更斯的年代,我們亟需解決問題,重整法院,加倍努力翻修法律系統的基礎設施。就以下各點作出考慮:

強制每年法律科技CPD:美國某些州幾年前已經引入。律師不需要學習編程,但不要被法律設計、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和自然語言處理之類的術語所嚇倒。

  • 請律師會建立第三方/數碼設計師與律師的合作關係:應專注於我們希望法院如何建立用者友好、更快捷、更高效的程序。
  • 網上/視像審訊:正如我們在其他司法管轄區看到,容許網上和親身審訊。
  • 謄本數碼化:請法官們放下筆,讓各方在每天結束時拿到書面謄本,語音識別程式和謄錄技術可以幫忙。
  • 更多撥款:法院應該有更多財政資源,以縮短輪候聆訊的時間。例如,撥款可以用於:
    • 聘用更多法官
    • 由謄錄員和其他書記做記錄,而不是由法官在審訊過程中自己做
    • 非執業律師協助撰寫判詞,讓法官以騰出時間審閱草稿,而不是法官親自撰寫判詞
    • 重組法律部門,增聘人手,增加關鍵績效指標,加強服務承諾,並提供快捷、可靠、高效的法院服務

回應《金融時報》的文章時,鄭若驊表示:「我們不斷努力滿足市場需求,以確保香港保持全球領先國際法律中心之一的地位[….]提供爭議解決服務。」然而,案件要等18個月才能聆訊,並不能使香港成為領導全球的爭議解決服務樞紐。

現在是我們法律界團結起來採取行動的時候了。如果我們想繼續以香港的法律體系自豪,領先國際競爭對手,我們便需要重新對焦,重建香港的法院系統,以現代和具前瞻性的方法為香港社會服務。

Filed Under: 最新消息

  • « Go to Previous Page
  • Page 1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Page 20
  • Page 21
  • Page 22
  • Page 23
  • Page 24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Page 54
  • Go to Next Page »

Primary Sidebar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optimise your experience an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to customise content. By closing this banner, clicking a link or continuing to browse otherwise,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Please read the cookies section of our Privacy Policy to learn more. Learn more

Footer

OLN logo

香港中環雪厰街二號聖佐治大廈
五樓503室

電話 +852 2868 0696 | 電郵我們
關於 律師團隊 辦事處 OLN IP Services 私隱政策
專業服務 最新消息 加入我們 OLN Online
關於 專業服務 律師團隊 最新消息 辦事處
加入我們 OLN IP Services OLN Online 私隱政策
linkedin twitter facebook
OLN logo

© 2025 Oldham, Li & Nie. All Rights Reserved.

Manage Consent
To provide the best experiences, we use technologies like cookies to store and/or access device information. Consenting to these technologies will allow us to process data such as browsing behavior or unique IDs on this site. Not consenting or withdrawing consent, may adversely affect certain features and functions.
Functional Always active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is strictly necessary for the legitimate purpose of enabling the use of a specific service explicitly requested by the subscriber or user, or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carrying out the transmission of a communication over a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references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is necessary for the legitimate purpose of storing preferences that are not requested by the subscriber or user.
Statistics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that is used exclusively for statistical purposes.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that is used exclusively for anonymous statistical purposes. Without a subpoena, voluntary compliance on the part of your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or additional records from a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stored or retrieved for this purpose alone cannot usually be used to identify you.
Marketing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is required to create user profiles to send advertising, or to track the user on a website or across several websites for similar marketing purposes.
Manage options Manage services Manage {vendor_count} vendors Read more about these purposes
View preferences
{title} {title} {title}
聯絡我們

請在此處分享您的訊息的詳細資訊。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繫。

    x